为深入贯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今年暑期,教务处统筹组织各学院积极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医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多学院教师分赴全国多地优质企业,沉浸式参与一线实践,将行业前沿动态与实战经验融入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
医药学院:扎根零售终端 筑牢“实践反哺教学”根基
7月9日,医药学院院长李元元带领骨干教师赴河南百家好一生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开启实践之旅。从智能药柜的数字化管理到特色慢病管理专区的创新服务,教师们直观感受现代医药零售发展态势。座谈会上,校企围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入探讨,李元元院长强调,要将一线实践真知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培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高素质人才。实践中,17名教师深度参与药品销售、顾客咨询等工作,学习门店运营与质量管理精髓,以“实践—反思—提升”闭环推动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学院:聚焦药企一线 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7月2日至11日,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吕玮、副院长高莉丽带队深入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天方药业等多地药企。在合成车间、QC检验室、制剂车间,教师们重点学习新型合成工艺、全自动化制粒设备操作等技术,记录“智能设备虚拟仿真模块”等课程结合点;与企业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达成共识,还与实习学生深入交流,解答职业发展困惑。此外,团队走访驻马店高新区“中国药谷”及多家重点企业,收集大量教学案例,为专业建设与课程优化提供实践依据。

护理学院:深耕临床与托育 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强化护理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护理学院分多批开展针对性实践。14位教师赴广州番禺康复医院系统学习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技能,白天实操研学,夜晚修订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10位教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入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参与患者护理与应急处置,积累丰富临床教学案例;助产教研室4名教师以“员工”身份进驻乐智普惠托育中心,参与晨检、膳食营养、应急演练等全流程工作,将托育实践经验融入婴幼儿照护课程设计;另有教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深耕中医特色护理,为中西医结合教学奠定基础。

机电工程学院:分域精准实践 赋能智能制造教学升级
机电工程学院统筹3个教研室团队精准发力:机电教研室赴苏州德创测控、江苏汇博机器人,聚焦工业视觉技术,完成视觉检测、机械臂抓取等技能培训,修订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教研室扎根武汉高德信息,完成“立体仓库”虚拟调试任务,走访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等单位,开阔智能制造视野;机械教研室深耕苏州中瑞智创3D打印技术,学习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修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课程标准。实践结束后,学院组织成果汇报,推动实践经验示范推广。

化学工程学院:锚定产业链群 优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围绕我省“7+28+N”产业链群发展需求,化学工程学院组建调研小组赴濮阳、鹤壁、洛阳等化工园区,走访河南能源、中原石化等20余家企业与院校。在鹤壁姬家山园区、洛阳孟津开发区,团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与人才需求,看望实习学生与往届毕业生;联合河南龙宇煤化工开展“企业技术骨干内训师培训+教师实践”双行动,随后召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邀请全国高校与企业专家共同优化课程体系,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明确方向。

商学院:链接数字营销前沿 培育实战型商科人才
8月4日至13日,商学院副院长王珂带队赴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师们深入学习智能营销云平台运营模式,参与企业真实订单项目,从分析痛点到策划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深度融合。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精准营销中的应用,教师们明晰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积累一手教学案例,为商科课程注入数字化、智能化内涵。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聚焦汽车行业前沿助力“新双高”建设与教学赋能
8月7日至16日,学院副院长仵征带队10名专业教师赴国智汽(北京)汽车技术研究院及小米汽车北京工厂开展10天实践,以“认知-实践-调研-更新”四阶段推进工作:首阶段参观企业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系统了解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电池调试工艺,实地学习智能网联汽车生产流程与检测标准;中后期与企业技术骨干座谈梳理岗位能力需求,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的检修》两门课程案例更新、课件优化及实训项目开发。学院通过制定专项保障方案(落实安全教育、钉钉打卡及学校财务制度)确保实践成效,教师在电池故障维修、电气系统诊断等实操中强化“双师型”能力。此次实践既是学院“厚德精技”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也助力申报省级一流核心课程等项目,推动产教融合从单向合作向双向赋能升级,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暑期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打破了校园与行业的壁垒,让教师们在一线实战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实践能力,更推动了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教务处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完善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让“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成为推动我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培养更多懂理论、通实践、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根基!